Monthly
光合月刊
2022
2021
2020
第四十七期
头版
新闻动态
科技前沿
员工天地
党建专栏

西北汉子二十七年的岗位坚守

为盘锦河蟹产业锦上添花


刘胥,一个文艺、给予希望的名字。胥,有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官吏之意。1971年10月,刘胥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家庭不算小康,但也殷实。家庭和睦,兄友弟恭。年少时的他,突然对水产养殖产生了兴趣,为他的职业生涯埋下了伏笔。1994年8月,刘胥大连水产学院淡水渔业专业本科毕业后,只身背着行囊与梦想,来到了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原名: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这一遭,就没有了回头路,从少年到中年。



二十七年间,刘胥先后从事水产品育苗养殖生产操作、管理、新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涉及鱼、虾、蟹、贝、海蜇等多个品种的育种、育苗与养殖。从技术员到企业总工程师,从助工到教授级高工,每一个荣誉与成果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生产实践的积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付出。


毕业伊始,为了解决河蟹育苗高成本和病害严重问题,刘胥开始进行室外河蟹生态育苗试验,在1995年获得初步成功。完成了室外土池人工控制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大规模高密度培养和藻类定向培养的初步研究,为公司水产苗种生产及后来的科技研发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和大连水产学院教授合作,以李晓东为技术负责人组建了研发团队,刘胥作为骨干成员进行相关技术的攻关。参与了河蟹室外土池生态育苗技术的方案设计和具体研究工作,并作为实施者负责具体的工作。


经过三年研究和反复试验,项目组完成了河蟹室外土池生态育苗技术的初步研发和技术体系创立,并在1998年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当年为公司创利100余万元。成功的喜悦,成为了他在科研道路上前进的动力。随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技术,解决蟹苗饵料问题,刘胥负责实施了小球藻室外定向培养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该项成果打破了国内不能高纯度培养微藻的惯性思维,为开发室外大规模培养轮虫奠定了基础。在后期的深化研发过程中,主持和参与了室外大规模轮虫培养技术、室外系列活体饵料培养技术、河蟹生态育苗池水质调控、河蟹生态育苗技术中的敌害生物控制等研究项目,所获成果补充、开拓了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技术的内容,大幅度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并促使该技术成为我国河蟹育苗行业的通用技术。该项技术在企业应用以来,累计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产值超过3亿元;技术在国内推广后创造社会效益超过20亿元。阶段性成果的获得,并没有使刘胥得到满足,他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在解决了河蟹苗种大规模供应技术难题后,面对国内河蟹种质退化导致的各种问题,公司设立了河蟹育种项目,刘胥作为研发团队骨干成员参与了该项目,具体负责项目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所选育品种“光合1号”在2012年通过了国家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获得了我国第一个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的国审河蟹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快,规格大,成活率高,进行推广后获得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市场反响强烈。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对培育的新品种性能及养殖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估,专家验收结论认为:“光合1号”苗种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良性状,适合不同养殖模式;成蟹养殖单产比非“光合1号”增加30%以上。项目成果已经在辽宁省、黑龙江、吉林、内蒙、宁夏部分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应用面积累计216万亩,累计新增产值21亿元,新增利税超过10亿元。




多年来,刘胥作为公司的研发机构负责人,在坚持进行河蟹新品种选育和生态育苗技术的深化研究和应用的同时,有效的利用了盘锦广袤富饶的水资源坏境,掀起了科技致富的风潮。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企业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2002年,作为项目主持人,和盘锦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在盘锦地区人工技术开发,并获得成功,首次将白虾育苗项目引入盘锦。2003年,作为项目主持人进行了盘锦地区海参育苗和养殖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海参育苗养殖最北部区域界线,为盘锦地区开创了一个新的水产项目。2004~2007年,主持完成了单环刺螠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开发项目,并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在国内外开创了一个新的养殖品种。2005~2008年,作为企业方技术负责人和大连水产学院合作进行了美洲帘蛤(又名美国硬壳蛤)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开发,获得了成功。2009年~2012年主持完成了海水池塘冰下越冬技术研究、盘锦地下海水应用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为企业解决了水产品冬季安全越冬、冷水品种在盘锦地区养殖等技术难题,并在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赵圈河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中进行了应用,三年新增利税1260万元。2013~2015年期间,带领团队和大连海洋大学合作课题“基于蛤蜊岗贝类苗种繁育和增养殖的辽东湾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发文蛤、青蛤、毛蚶等滩涂贝类育苗和增养殖技术。利用已经形成的技术优势,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技术阶段性成果及时交付企业,企业利用该技术2015年生产文蛤苗种2.3亿枚、青蛤苗种1.1亿枚,生产文蛤、青蛤等贝类1300余吨,实现了成果产业化转化,也为盘锦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2014年,由公司自主立项,带领公司科研团队开始对盘锦地区土著品种—中华小长臂虾进行专项研究。项目通过三年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北方地区中华小长臂虾池塘和稻田综合繁育技术,该项目的实施对辽宁盘锦地区的湿地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就这样一个长期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的西北汉子,把西北人的坚韧、不屈不挠体现的淋漓。为了寻找工作技术难题,刘胥常在河蟹养殖池塘边蹲守,设计“接地气”研究方案,带领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具体试验,亲自指导年轻技术员,对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能够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对推动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科研项目成功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由于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宽广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工作作风,刘胥先后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863计划”之《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之《河蟹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课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蟹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示范》等5项国家科技研发及应用推广项目;参与辽宁省科技计划《辽河水产河蟹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开发》、《河蟹育种、养殖模式开发研究》、《渔业新品种引进、开发》等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项;为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他在企业中带领研发团队自立研究课题《海水池塘水生经济动物冰下越冬技术研究》、《复杂成份地下海水在渔业中的应用研究》、《河蟹生态苗池有害藻类防控》等20多项。

.

长期的研究工作,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光合1号”河蟹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河蟹土池生态健康育苗及稻田养殖技术推广》《美国硬壳蛤的引种、人工育种及养殖》等项目分别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的“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在海参育苗中的应用研究”,“海水池塘水生经济动物冰下越冬技术研究”“复杂成分地下海水在渔业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得5项盘锦市科技进步奖和2项辽宁海洋与渔业科技贡献奖。作为技术骨干在河蟹新品种选育及育苗养殖、海水池塘生物越冬等方面获得18项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4个;参与制定市级技术规范3个;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参与编写了《北方河蟹养殖新技术》等著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生产指导作用。



 用他的话说:二十多年,我见证并参与了盘锦河蟹产业的发展,我热爱我的工作,是盘锦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让我组成了幸福的家庭。未来,我会继续用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河蟹产业带来驱动,为盘锦河蟹和盘锦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实质贡献,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为盘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尽力。


技术部:耿丹


客服热线
0427-6590017
Customer service hotline
蟹稻家
光合水产
淘宝

公司名称: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中心路121#

电子邮箱: mengfq@ceraap.com

邮政编码: 124200

总  部:0427-6590017

科普惠农:0427—3451567

营销中心:0427-3468333

电话传真:0427-6590017

guanghe
crab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辽ICP备05015381号-1